“AI在档案系统中的应用实践——数字化软件应用交流”学术交流活动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慧档案产业园圆满举办_涵妍档案
发布时间:2025-07-11 10:32:00



2025年7月9日,由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的“AI在档案系统中的应用实践——数字化软件应用交流”学术交流活动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慧档案产业园培训室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任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副馆长、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周文泓副教授,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丁华东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信息管理系主任吕元智教授分别率各高校团队参加活动。江苏省档案展览陈列馆馆长刘鸿浩、省档案馆数字档案中心副主任桑乃斌、省档案学会秘书杭振兴及相关处室业务骨干,上海市虹口区档案局(馆)二级调研员王群、浦东新区档案局(馆)副局(馆)长顾琼华、松江区档案局(馆)副局(馆)长庄青云、黄浦区档案局(馆)副局(馆)长应明、奉贤区档案局(馆)副局(馆)长宋春雷、嘉定区档案局(馆)副局(馆)长仝西占、金山档案局(馆)副局(馆)长叶丹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组长戴志明,我公司总经理叶阳、信息系统事业部总经理陈亮出席活动。上海市浦东新区、虹口区、静安区、黄浦区、普陀区、松江区、嘉定区、奉贤区、金山区档案局(馆),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苏州市档案馆相关科室负责人,以及我公司信息系统事业部、运营部、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微信图片_20250710151043 拷贝 2.jpg

本次活动旨在搭建高端交流平台,聚焦人工智能(AI)与档案数字化深度融合的前沿议题,汇聚档案局馆领导、知名高校专家学者及行业菁英,共同探索AI驱动下的档案管理创新路径与前沿趋势,为档案数字化变革注入新动能,引领档案事业在数字时代实现跨越式突破。活动通过主题分享、案例解析、互动研讨等环节,系统呈现AI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全链路应用图景,为档案数字化变革提供了前瞻性思路与实践范本。

QQ20250710-145112.png

活动伊始,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任明教授发表开幕致辞。她指出,在数字中国战略与技术创新驱动的时代背景下,AI技术在档案系统数字化领域的应用实践已成为学界与业界的关注焦点。作为学院新一轮战略规划的核心方向,该领域的探索离不开政府引导、产业赋能、学术支撑与研究创新的深度协同。此次活动搭建了政产学研多元主体对话的高端平台,为深化跨界合作、推动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契机。

IMG_8123.jpg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任明教授发表开幕致辞

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环节,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及我公司团队以“基础理论-技术落地-高校实践-企业方案”为主线,带来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的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团队率先以《面向人工智能数据治理:档案领域的参与图景回溯与展望》为题,系统阐释了档案领域在人工智能数据治理中的独特价值与实践路径。报告指出,档案可作为人工智能数据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通过发挥面向治理实践的多重作用,在对象层面推动理论探索与内涵拓展,实现人工智能数据与文件档案的双向融合;在管理层面促进档案管理与数据治理的深度协同,立足数据治理所面向的具体管理活动推动档案管理模式的融合升级;在体系建构层面为人工智能数据治理框架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保障,进而构建涵盖数据生命周期的全流程治理体系。

IMG_8151 拷贝.jpg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团队分享《面向人工智能数据治理:档案领域的参与图景回溯与展望》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团队聚焦《AI技术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全流程应用与思考》,以国内外典型案例为支撑,系统梳理了AI技术在档案智能收集、智能分类、数据治理、存储保护、智能修复、开放鉴定、智慧编研、辅助智能决策中的应用实践。报告指出,AI驱动的档案数智化转型正在重构档案工作范式。AI在嵌入档案管理系统后,能实现对历史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动态监控,进而预测档案利用频次和存储需求,自动调整归档、借阅、修复和销毁等流程中的各项标准参数,使档案管理从传统的人工方式转向智能化、前瞻性管理。

IMG_8157 拷贝.jpg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团队分享《AI技术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全流程应用与思考》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团队带来《AI时代的上海师范大学档案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系统分享了上海师范大学档案学专业的办学特色、发展路径,详细阐释了专业建设如何立足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需求,构建“基础理论-数字技能-人文素养”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报告重点介绍了学校数字人文实验室通过融合大数据分析、知识图谱构建、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数据治理的标准化及数据应用的可视化,在东亚唐诗学数据库建设中完成文献关联标注与时空可视化呈现,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数据库建设中实现多模态数据融合与智能检索功能,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数字人文研究范式。

IMG_8185 拷贝.jpg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团队分享《AI时代的上海师范大学档案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我司技术团队以《智能转型 共创未来:AI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与创新发展》为题,详细阐述了基于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的档案智能化实施路径,包括构建档案领域专用大语言模型,通过结构化知识库预处理实现档案语义增强,结合多模态档案素材的智能处理与分析能力,运用检索增强生成技术(RAG)优化信息输出质量。报告重点呈现了AI技术在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落地实践,系统介绍了公司自主研发的两大核心系统,智慧档案开放审核系统以双驱动AI智能审核模型为基础,通过对档案开放审核流程的梳理,融合OCR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大语言模型等,搭建开放审核平台,可对审核结果、审核依据等进行直观展示,实现效率与精度的双重跃升;双驱动AI档案编研系统通过DeepSeek大模型与档案Agent智能体的双引擎驱动,系统优化了编研流程,实现档案内容的智能解析、跨维度关联与知识生产等功能,可一键生成专题汇编、数据可视化报告、三维历史沿革推演模型,助力档案编研从“人工筛选”向“智能知识服务”跃迁。

IMG_20250709_155709.jpg

涵妍档案技术团队分享《智能转型 共创未来:AI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与创新发展》

互动交流环节,我公司信息系统事业部总经理陈亮与与会嘉宾围绕活动主题,就“G60科创走廊档案企业布局:对行业信息化与安全化发展的战略意义探讨”“数智化驱动下档案数据的深度分析与知识价值挖掘探讨”“档案归档流程中自动质检体系的构建需求与标准探讨”“档案三合一自动归档的实现路径与关键技术讨论”以及“AI驱动的档案智能管理平台:核心技术瓶颈与产学研协同突破路径讨论”等核心议题展开讨论,特别就档案开放审核、智慧编研进行了深入交流。

IMG_20250709_161800.jpg

互动交流

活动尾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组长戴志明发表总结讲话,对本次活动的前沿性、务实性和建设性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档案产业作为专业化细分领域,具有鲜明特色且正处于培育与发展阶段。本次研讨会依托G60科创走廊平台,构建了跨区域产业合作的重要载体,既是区域协同创新的实践平台,也是推动产业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IMG_8243 拷贝.jpg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组长戴志明作总结讲话

活动后,高校团队参观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慧档案产业园区。

Copyright 2021 hanyan archive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207号   沪ICP备2021016819号-1  技术支持:网站设计

  • 首页
  • 联系电话
  • 返回顶部